西部人物|施文潮:在西北大漠种出灿烂的艺术花朵2
发表时间:2024-05-14 18:40 ![]() 他是中国最优秀的外国美术史教育家之一,他被誉为西北外国美术史及西方古典文化在美术界的播种者,他就是原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施文潮先生。2023年5月3日,施文潮先生病逝于苏州,享年96岁。 施文潮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从小对艺术就有着浓厚兴趣。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班,师从常书鸿、吕斯百、金维诺教授,在水彩画和山水画上都颇有建树。大学毕业时,为了响应党和国家“建设大西北”的号召,施文潮先生与一大批知识青年,义无反顾坐上了西行的列车,从富饶的江南水乡奔赴艰苦的大西北,到西北师范大学当了一名大学老师。 然而,当他万里迢迢到达甘肃兰州时,迎接他的却是漫天的飞沙、光秃秃的黄土地。住的是毛坯房,厕所就是屋边地上挖一个洞,三面立上围墙。没有屋顶,下雨天只能打着伞上厕所。除了气候和住宿条件,那里的饮食习惯也让很多年轻人苦不堪言。每天基本只能吃面粉、土豆,每人每月区区2斤大米,已经是莫大的照顾。面对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施文潮却以超常的韧性、毅力保持着对教学的热情。他住在简陋的单身宿舍、每天拿个大碗和同学们排队在食堂吃饭。在艰苦的环境中,他那份淡定从容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也感染着周围的同事和学生们。 ![]() 西北生活艰苦,教育资源更是短缺。施文潮是大西北第一位专研外国美术史的人。作为“拓荒者”和“主力军”,施文潮是美术课程研究的先行者,他开启了西北师大第一门外国艺术学科——外国美术史。95岁的画家王启明回忆说:“施老师在教学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由于是新开学科,当时学校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他亲自到图书馆白天黑夜地查资料,整理编写了教学讲义发给同学,这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最后都是按照他整理的这份教材来进行教学。”时至今日,西北师大这门学科所用的教材,仍然使用着施老师当年整理编写的教材。施文潮先生为祖国大西北的美术教育留下了第一部完整的教学资料。 施文潮不但是位理论研究方面的老师,同时他的美术功底也相当了得,早年跟随著名水彩画家、美术教育家张阶平先生学习绘画,平时上课之余,只要有时间就去画画,特别擅长的是水彩画静物及人像。著名画家李葆竹评价施文潮的画“目前国内水彩画界施老师也是一流水准的”。 受恩师常书鸿影响,施文潮还曾与其一同奔赴敦煌,扎根荒漠,埋头临摹与研究。在敦煌驻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黄沙漫天的荒漠,人烟稀少,时不时有沙尘暴袭来,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喝的是苦口泉的水,盐分高,味道苦涩,刚来的时候都要闹一个月肚子。但是施文潮对于绘画的钻研和热爱盖过一切,他常常是画到天黑了才收笔,有一次画太晚,回去路上竟然遇到了狼群,幸好同行的向导带了猎枪,击中了头狼,狼群才仓皇离开。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张玉泉回忆说:“在那个年代,对我一个刚从知青插队的农村考上大学的学子来说,西方的美术神秘莫测,遥不可及,但在施老师热情洋溢,循循善诱的授课中,把我吸引进了西方美术史的长河。学生时期的我,常去施老师宿舍请教问题,看到他桌上的英文词典,知道老师的英文水平后,心里是非常钦佩的。他的人格魅力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更佩服这位年长的南方老师,植根大西北,为美术教育奉献了大半辈子。” ![]() 施文潮虽然在水彩画和山水画上都颇有建树,但是在家里,他的名号只有一个,就是“好丈夫”。然而,熟悉施文潮家庭的人都知道,这段感情走得很不容易。1949年,施文潮和曹素珏结婚,毕业后,施文潮到西北师范大学任教,支援西北建设。也正是这一走,开始他与妻子长达30多年的两地分居生活。那段时间,两人分隔两地,鸿雁频频。学校对施文潮也很照顾,每次把到南方出差的机会都尽量安排给他,还想方设法给他调整课时,给他凑探亲假。施文潮记得,那时候从兰州回苏州,要到西安转车,火车要坐三天三夜。 95岁的画家王启民,在回忆当年一起与施老师共事的岁月时说道:“直到退休后,施老师也依然念念不忘西北师大的美术教育,退休后放弃了回到苏州与家人团聚的时光,毅然留校继续为学校培养了合格的西方美术史老师,直到他确认可以合格的授课,才安心地退休,我和他共事几十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西北师大的美术教育工作。” 这样,直到结婚38年以后,施文潮回到苏州,才开始和曹素珏真正朝夕相伴,然而此时两人已是白发苍苍了。 基于施文潮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突出贡献,西北师大美术学院在2012年特地为他颁发了“终身成就奖”荣誉证书。作为大西北艺术的“拓荒者”,施文潮先生将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西北,他扎根大漠,不懈播种,终于让茫茫的西北大漠,开出了灿烂的艺术花朵。 ![]() END
真开心!这么好看的你关注了我 来个“分享、点赞、再看” 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发布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内容的真实性。https://xibunews.com/h-nd-1179.html
文章分类:
文旅
|
2024-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