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读|今日冬至

5
发表时间:2024-12-24 15:09作者:西部时报来源:西部时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民间素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冬至数九
冬至过后,中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和“数九寒天”了。
在古历法书上有"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不过,现在人们为了简便易记都习惯从冬至日算起进九的第一天。到现在民间还流传着的关于“数九”的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形象描绘了从寒冷到温暖的季节变化过程。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在地气趋于寒冷之时,蚯蚓的身体是向下的。进入冬至时节,阳气微生,蚯蚓的头开始转而向上,所以这个时候,蚯蚓身体的形状像是打了结的绳子一样。
二候麋角解
麋鹿属于阴生动物,其角朝后生长,因此被视为阴性。冬至时,阳气开始生长,麋鹿感受到阴气的减退,因此其角开始脱落。
三候水泉动
“水泉动”指的是在冬至节气之后,由于阳气的初生,地表虽然仍然寒冷,但深井中的水开始有气冒出来。这意味着阳气开始回升,大地即将复苏,山中的泉水因阳气回升而开始流动。
冬至习俗
祭祖
冬至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自周代起,便有了冬至祭祀的活动。当时祭祀主要是为国家祈福,祈求上苍消除国内的疫病,减少荒年出现,护佑人民免受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画九
民间冬至日开始数九,每一时段为9天,共81天,俗称“冬九九”。人们通过画九九消寒图来记录“数九”的进程,消寒图通常是一幅梅花图或文字图,每天填充一笔,等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一幅完整的图就画好了,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中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吃汤圆
吃汤圆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圆”。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喝羊肉汤
冬至还有吃羊肉的习俗。相传,这一食俗起源于汉代,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煮好的羊肉,大为赞叹,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如今这一食俗在部分地区还有所保留,每逢冬至,四川地区就迎来了喝羊肉汤的高峰期,人们认为喝羊肉汤可以暖身,抵挡当地的湿冷环境。
今日冬至,让我们一起心怀暖阳、积蓄能量准备迎接明媚的春天。

来源:西部时报夜读整理|主播:元溪

编辑:开心 审核:溪溪




    西部时报·西部好物推荐   





END


    点关注 不迷路 ↑ 每天最新资讯


实时播报,关注民声   投稿:gaojian@xibunews.com   如有不实,侵权请联系作者

热门阅读
最新推荐
2024-10-25
2024-10-18
2025-04-07
2025-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