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部声音|这条小鱼在乎!——厦门大学支教团25载接续书写教育帮扶青春

1
发表时间:2024-05-19 13:55

“白天的珊瑚礁,很多海洋生物在忙碌地捕食、找寻同伴、逃避敌害”“小丑鱼是公众最为熟悉的珊瑚礁鱼类,它们与海葵独特的共生行为更是引人关注”……几天前,这样一幕“生动的海洋世界”被带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孩子们的眼前。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的高级工程师杨位迪通过网络“云课堂”的形式,带领大家“实地”观察了一次海洋生物。

这些孩子大多出生成长在黄土高原,从未接触过大海,是闽宁协作厦门大学宁夏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支教团”)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支教团开展“南强名师云讲堂”,邀请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教授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

自1999年起,厦门大学持续选派研究生支教团赴宁夏海原县、隆德县、彭阳县、永宁县等地开展教育帮扶。25年来,先后有312名支教队员踏上这片曾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称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的土地,展开一场接力教育帮扶。

近日,支教团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作为支教团的指导教师,厦门大学团委组织部主任王心君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关于“改变与被改变”的故事。

第25届支教团团长、厦门大学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唐晓宇所在的支教地点是海原县关桥乡关桥中学。他选择支教是因为一个关于“这条小鱼在乎”的故事——暴风雨后的清晨,沙滩上有许多小鱼困在浅水洼里,一个小男孩捡起鱼往海里扔。有人劝他:“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谁又在乎呢?”小男孩一边捡鱼一边回答:“这条小鱼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

唐晓宇决心成为那个在沙滩上捡鱼的小男孩。大四时,他加入支教团。而“这条小鱼在乎”也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已成为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奖助学公益品牌项目,20多年来共募集助学金超过1300万元,累计资助2.2万余名困难学生,救助两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发起捐建了希望小学、运动场、图书角等硬件设施。

作为当地为数不多的英语教师,唐晓宇发现当地孩子对英语有着天然的恐惧和羞涩。为了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课堂,他引入了学习积分制度,只要积累一定学习积分之后就可以有一次抽奖机会。这些奖品都是由唐晓宇精挑细选的物件,比如小书签、小红旗、小卡片,也有他为了鼓励孩子设置的非物质奖励:同学们之间相互夸奖、当一日的“英语课代表”等。

自从县里来了这些大学生,当地学校的课程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宽,性格也越来越开朗了。有的支教队员会在“全国首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城市·西安”的课堂里,让孩子们自主设计城市研学路线,在寻找、聚焦某个感兴趣的地方的过程中启发思维、拓展能力;有的则在“全国大学最多的城市·北京”的主题下,以“梦想阶梯”搭建学生看大学、明专业的桥梁;还有在“我的家乡·宁夏”的专题指导下,让学生在这个冬天做一回“诗人”,剪一首拼贴诗寄情美丽故乡……

支教团还开展了多项团学、助学工作,比如“七彩假期”“凤凰花班”“艺术守望者”等第二课堂品牌活动,并组建了合唱团、国旗班、广播站等学生社团,服务支教地孩子成长成才、全面发展。

25年来,在一届届支教团的影响下,支教团队员所教的学生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现实版的“山海情”。陈富财作为海原县文科状元考入厦门大学后积极参与“西部梦想社团”支教活动;霍佰义创办江宁青少年公益组织培育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平台;虎小云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韩松年被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教书育人楷模”;马小花、马玲玲姐妹先后考上厦门大学又都在毕业后返回宁夏建设家乡……

图片来源:综合整理

编辑:斯诺

排版:斯诺

审核:文竹

实时播报,关注民生  投稿:gaojian@xibunews.com 如有不实,侵权请联系作者


热门阅读
最新推荐
2024-10-25
2024-10-18
2025-04-19
2025-04-18